DSE中文範文丨《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全文語譯解析+重點整理

《論語》是集合儒家思想精隨的重要作品,由於DSE中文科十二篇範文選入了《論語》當中一些章節,許多篇章也經常出現在DSE中文科考題裡。十二篇範文選入了《論語》當中有關論仁、論孝、論君子相關的章節。選入的章節篇幅雖然不多,但也因為文字過於精簡,不少考生依然不太理解《論語》內想傳達的寓意。以下針對十二篇範文內選入的章節,介紹《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各篇的白話文譯文、大意,以及所使用到的修辭法,方便學生做考前重點整理,並且更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精神。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學習重點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理解儒家中心思想「仁」的重要著作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透過孔子與學生的問答、言談之間,說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德。孔子主張「仁」是人內心的一種真實狀態,進而闡述仁德在家庭上的倫理道德觀念,以及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的規範。是從源頭理解「仁」思想的重要著作。

使用對比句型加強個人論點,加深讀者印象

《論語》內許多篇章經常針對一個主題,使用多種對比論證的寫作手法,強調君子(行仁者)與小人(非行仁者)在做人處事、言行舉止上的差異。藉由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能清楚理解兩者的差別,也能使作者想強調的論據、道理更突出,加強其說服力。考生可以多練習此種寫作手法,運用在議論文上,能夠強而有力的突顯想傳達的論點。

學習言簡意賅的寫作手法

《論語》並非由孔子撰寫,為孔子的弟子們編撰整理而成。但為了還原當時師生對談的情境,《論語》內的章節都以文法嚴謹,力求逼真的語氣撰寫,並保留孔子引導學生思考的特色,在文字上也富含許多哲理意識,引起讀者思考。考生可以學習如何以精鍊的文字,保有少許的思考空間傳達個人的觀點或道理。此種寫作方式也容易引起讀者跟著思考,也能令讀者感受到作者較高層次的文字功力。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作者、背景介紹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孔子姓孔,字秋尼,後代又敬稱孔子或孔夫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倡導仁義禮智受到許多後代君王如西漢董仲舒、漢武帝「獨尊儒術」政策所推崇,也可看出儒家思想影響極為深遠,甚至影響至現代。而《論語》就是代表孔子儒家思想的精華著作之一。《論語》內紀載了孔子對於「仁」的中心思想之外,也包含了對於儒家治國、人倫關係、道德規範、教育原則等思想。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背景介紹

《論語》紀載了孔子與弟子們的言談,由孔子的弟子們所彙編而成。總共有20篇508則,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雖然《論語》以語錄體為主,但能透過精煉的文字表達出深遠的含意與生動的形象。其中選入DSE中文科十二篇範文中的《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分別從里仁、顏淵、衛靈公、為政、述而、憲問等篇章取出,總共17個段落。這些段落分別闡述孔子對於仁德、孝道的定義,以及君子應有的言行舉止為何,也是理解孔子「仁德」中心思想的精華片段。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原文+白話譯文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以下為各位提供《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原文及白話譯文 :

論仁原文與白話譯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1,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3。」〈里仁〉第四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無法長期處在貧困的環境,也無法長期處在安樂的環境。有仁德的人則能因實行仁德而安然活著,有智慧的人能知道行仁有利而實行仁德。」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4也;不以其道得之5,不處6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7也。君子去8仁,惡乎成名9?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10,造次11必於是,顛沛12必於是。」〈里仁〉第四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富貴的生活,是人人都想要的。不透過正當的手法得到的財富,就不能接受。貧窮卑賤的生活,是人人都不喜歡的。不透過正當的手法來擺脫貧窮,就不能捨棄。君子要如何成就他的名聲?即便是吃一餐飯那樣短的時間,君子也沒有偏離仁德。在蒼茫緊迫的時候是如此,在流離顛沛的時候也是如此。」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13。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14,而由人乎哉?15」顏淵曰:「請問其目16。」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17」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8。」〈顏淵〉第十二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顏淵問孔子何謂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行為並合乎禮節就是仁德。只要一天如此,天下的人都會歸服你的仁德。要實行仁德全憑自己,難不成是靠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有什麼重要的要點嗎?」

孔子說:「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話,不作不合禮的事。」

顏淵說:「我雖然沒有很聰明,但請讓我照著您說的這些話去實行仁德。」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19仁,有殺身以成仁20。」〈衛靈公〉第十五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所謂的志士仁義之人,是不會為了貪生而損害仁德,只有會為了成就仁德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論孝原文與白話譯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21。」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不違背禮儀。」

樊遲御22,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23。」〈為政〉第二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樊遲駕著馬車時,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道,我回答他:『無違』。」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就是指父母在世時,要依照禮節對待他們;父母離世時,也要依照禮節安葬跟祭拜他們。」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24。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25乎!」〈為政〉第二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子游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現代的孝道,就是指能夠供養父母。而馬匹、小狗也能夠得到人類的供養,但如果你對父母沒有心存敬意,又跟飼養馬匹、小狗有什麼差別?」

子曰:「事父母幾諫26,見志不從27,又敬不違,勞而不怨28。」〈里仁〉第四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侍奉父母時,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要記得婉轉的勸告,看到自己的勸告沒有被父母所採納,依然要合乎禮節尊敬他們,為他們感到擔心但不抱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9。」〈里仁〉第四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不能不知道父母的年紀,一方面要為父母的長壽感到歡喜,另一方面要為父母的年事已高而感到恐懼。」

論君子原文與白話譯文

子曰:「君子不重30則不威;學則不固31。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32。過33則勿憚改34。」〈學而〉第一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習的就無法鞏固。以忠信為準則,不要與不自己信念不同的人交朋友,犯了錯也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35。」〈述而〉第七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因處事明達而顯得坦蕩蕩,小人則因為凡是求私利而經常感到畏懼。」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36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37,夫何憂何懼?」〈顏淵〉第十二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司馬牛問什麼是君子。孔子說:「君子是不會感到憂愁跟恐懼的。」司馬牛說:「這樣就能稱為君子嗎?」孔子說:「君子經常自省而沒有愧疚,哪來有什麼恐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38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會去成全別人的好事,但不會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是相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39。」〈憲問〉第十四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會因為說的太多做的太少而感到羞恥。」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40,禮以行41之,孫以出之42,信以成之43。君子哉!」〈衛靈公〉第十五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以仁德道義作為準則,會實行禮儀,以謙遜的話語表達,用誠懇的態度完成一件事。這就是君子!」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44。」〈衛靈公〉第十五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會憂慮自己沒有能力,不會去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45。」〈衛靈公〉第十五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君子在做人處事上總是要求自己,小人總是要求別人。」

原文與參考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百度文庫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詞語注釋

圖片來源:Pexel
編號原句註釋
1貧困、窮困的環境
2仁者安仁仁者以仁作為安身立命之根本,意謂即便生活上粗茶淡飯,也能安然生活於仁的當下。
3知者利仁知者:指有智慧的人;利:藉由某種方式獲利。此處指智慧之人會藉由實現仁德獲得利益。
4想要
5不以其道得之不以不正確的方式得到它
6接受
7離去
8意同捨去
9惡成名惡(wū),意指:如何、怎麼。作為疑問代詞使用。整句意思:要如何成就他的名聲?
10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終食之間:指吃一餐飯所需要的時間。整句意思:即便是一餐飯那樣短的時間,君子也沒有偏離仁德。
11造次指倉促、輕率、匆忙的時間
12顛沛顛(diān ),顛沛:指困頓挫折的時候
13克己復禮為仁克:指克制;復:歸復;為:意同即、就是的意思。此處指克制自己的行為,使行為合乎禮儀。
14為仁由己為:實現。此處指實踐仁德全憑自己的意思。
15而由人乎哉此處指還要憑著別人嗎?
16綱要、剛目,此處指重點
17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話,不做不合禮的事。
18請事斯語矣此處指請讓我實踐你說的這段話。
19損害、違背。此處指君子不會為了求生、貪生怕死做出損害仁義的行為。
20有殺生以成仁成:成就。殺生:此處指犧牲。整句意思:為了維護仁德而犧牲性命。
21無違違:違背。此處指不違背禮節。
22驅車
23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生:活著。此處指在父母活著的期間與死去之後,都要合乎禮節對待、侍奉父母。
24養(joeng6),意指供養,作動詞使用。整句意思:能夠供養父母即可。
25差別、分別。整句意思:又有什麼差別呢?
26事父母幾諫幾(jī):微婉、輕微。諫:勸諫、勸告。整句意思:侍奉父母時,如父母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婉轉地勸告。
27見志不從志:心志、意見。此處指孩子對父母的勸告。從:聽從、接納。
28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此處指當父母沒有聽從孩子的勸告時,孩子應該展現尊敬的態度,為父母擔憂但不怨恨。
29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此處指因父母長壽兒感到歡喜,令一方面以父母年事已高感到擔憂。
30莊重
31學則不固固:意指鞏固,或作為固陋的意思。此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因為不莊重就沒有威嚴,你也無法鞏固你所學習的知識,另一種解釋是指學習可以防止固陋,避免孤陋寡聞。
32無友不如己者如:及、類似。此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不會跟不如自己的人往來,另一種指不會跟自己不同的人往來。
33過錯、過失
34憚改憚(dɑ̀n):畏懼、害怕。此處指犯錯就不要害怕改變、更正。
35小人長戚戚長:經常,戚戚:人因憂慮恐懼的樣子。此處指小人經常只求私慾而活,因此容易患得患失、經常擔憂恐懼的樣子。
36這樣
37內省不疚此處指經常自我反省、省思而不感到愧疚。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成全;美:此處指好事;惡:此處指壞事。整句意思:君子會成全別人的好事,但不會成全別人的壞事。
39恥其言而過其行恥:對於某件事感到羞恥,作為動詞使用。過:超過。此處指君子會對於自己說的太多但做的太少的行為感到羞恥。
40原則
41實行、落實
42孫以出之孫:意同遜,意指謙遜。出:表達、表現。此處指表達出謙遜,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
43信以成之成:達成、完成。此處指用誠懇的態度來做事。
44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病(bing6):憂慮、抱怨。此處指君子只會擔憂自己沒有才能,但從來不擔憂別人不知道我有才能。
4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諸:要求。此處指君子只會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而小人只會要求別人的善良德行。
參考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主旨與寓意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論語》最主要為傳達孔子「仁道」的中心思想。而「仁道」就是合乎禮儀並真誠踏實的一種處世觀。《論語》當中孔子針對治國、個人修養、孝道等各個主題,整理成不同的篇目。以下我們針對入選DSE《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各個篇章,整理了各個段落的主旨與寓意。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段落解析

《論語》各篇章的篇幅雖然不長,但依然保有嚴謹完整的架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傳達孔子的仁德思想。從行仁的定義,到行仁的態度、行為、言語、生活方式等都有逐一說明,只要理解詞意,便能清楚孔子想傳達的中心思想。以下針對選入DSE的論仁、論孝、論君子的段落,依照順序整理各個段落的大意與重點。

論仁 段落大意

原文大意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表達仁者能以仁作為安身立命之根本,不仁者則難以安於現狀,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自己的心境。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表達君子能潔身自愛。無論身處的環境是富貴還是貧困,都不會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得或捨棄現有的環境,也能夠遵守仁德。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表達要合乎仁德,就是克制自己的行為與私慾,並合乎禮儀規範。其中行仁的重點為:不看、不聽、不說、不做不合乎禮儀的事情。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即便面臨生死關頭,也不會做出損害仁德的行為,甚至能為了仁德而犧牲性命。

論孝 段落大意

原文大意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行孝就是用不違背禮儀的方式對待父母。無論父母在世或去世後, 依然合乎禮儀對待父母。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行孝不僅是供養父母,還要對父母保持敬意。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女勸告父母時,要保持婉轉恭敬的態度,並尊重父母的決定,不因為父母沒有聽從而抱怨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做子女的要記得父母的年紀,要把握在父母有生之年盡孝道。

論君子 段落大意

原文大意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在交友、儀態等行為上要維持莊重、誠信原則,才能鞏固所學。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胸襟寬闊而能夠坦蕩過日子,小人因心胸狹隘只求利己,總是畏懼過日子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因為經常自我反省而不會感到畏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會成全他人的好事,小人則會成全他人的壞事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重視自己的行為,以說太多做太少為恥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在行動、言談、態度上都維持禮義的原則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專注於個人修養與能力,而非旁人認為的修養與能力。不會因為旁人不理解自己而憂慮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總是嚴以待己,小人則嚴以待人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重點修辭寫作手法

以下整理了幾項在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中的重點修辭及寫作手法,供各位同學們參考:

對比寫作手法

  • 對比寫作手法介紹 :

在論君子的部分,運用了許多工整且鮮明的對比寫作手法,說明君子與小人在做人處事等各方面的差異性。透過對比修辭能突顯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也能加強作者想傳達的論點,行仁的重要性。

  • 文內範例 :
原文內文說明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以胸襟的寬廣程度,對照君子(坦蕩蕩)與小人(長戚戚)生活態度的差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以處事態度,對照君子(成人之美)與小人(成人之惡)的行為處事的差異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以用嚴謹的態度所對待的對象,對照君子(求諸己)與小人(求諸人)對待他人的寬容度差異

排偶修辭法

  • 排偶寫作手法介紹 :

排偶是透過相同或相近的句型結構接連使用,達到語氣一致、字數相近的寫作手法。除了閱讀起來有韻律感之外,也能夠增強文章閱讀起來的氣勢。排偶又分成了對偶與排比修辭法,對偶是指兩句話在字數、平仄上都嚴格要求一致;而排比則為相似的句型,以兩句或三句接續使用即可。以下整理選入DSE十二篇範文中倫仁、論孝、論君子使用到的排偶修辭法。

  • 文內範例:
修飾類型原文內文白話文譯文
對偶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因為實行仁德感到心安,而行仁德,智者知道實行仁德利於他人,而行仁德。
對偶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大富大貴是人人所追求的,若不能以正當手法獲得財富,就不能接受;貧窮卑賤是人人所厭惡的,若不能以正當手法脫貧,就不能捨棄(貧窮的環境)。
對偶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君子)不為了求生存而損害德,為了仁義可犧牲生命
對偶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因(父母)年長而喜悅,因(父母)年老而恐懼
對偶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要求自己(合乎禮儀),小人要求別人(合乎禮儀)
排比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話,不做不合禮的事。
排比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在世期間,依照禮節侍奉他們,離世後,依照禮節埋葬、祭祀他們
排比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行為合乎禮儀,言語表露謙遜,態度表露誠懇

反問修辭法

  • 反問寫作手法介紹 :

在論語當中,孔子有不少言論都使用反問語氣,用來加強自己的情感或突顯個人論的重點之處。以下整理選入DSE倫仁、論孝、論君子使用到的反問句型。

  • 文內範例:
內文原文手法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以此強調行仁是由自己開始,而非他人督促而行仁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以此強調「仁德」就是成就一個人的品性的要素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以此強調對待父母要保持敬意的重要性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以此強調君子之所以無所憂懼,在於不斷地「內省」

倒裝修辭法

  • 倒裝寫作手法介紹:

倒裝句是作者為了強調所傳達的重點,調整了句子的架構與順序,將賓語移到前面來使用。儘管考生實際撰寫文章時不一定會使用,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此種倒裝的修辭方式,準備DSE的考生依然要留意倒裝句的原來句型與語意為何。

  • 文內範例:
倒裝句原句意思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以義為質,以禮行之,以孫出之,以信成之。君子要以禮義做為原則,行為要展現禮貌,言語要表露謙遜、態度要展現誠懇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歷屆試題隨堂考

圖片來源:Pexel

看完上述《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各個段落文意的全面解析,是否更理解文中所出現的詞意與個段落要表達的精神?由於DSE中文卷一的考題靈活多變,不乏有簡答題會請考生直接寫下白話文譯文、詞與注釋,藉此考驗學生對於十二篇範文的理解程度。以下整理DSE中文科考試中與《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相關的考題,建議考生可以勤加練習,檢測自己上考場前有無理解透徹。

題型一:將以下文句譯寫成白話文

句子 答案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君子不重,則不威。  
點我看解答💡
句子答案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雖然我並不聰敏,但請讓我照您說的話去實行吧!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一旦克制自己的行為合乎禮儀規範,天下的人都會稱呼你仁者。
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如果表現不莊重,則會顯得沒有威嚴。

題目與參考答案來源:英華書院《論仁論孝論君子》考題

題型二:根據《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一文,在空白處填寫最重要的涵義。

論述項目
涵義品德良好的人
點我看解答💡
論述項目君子
涵義克己復禮無違品德良好的人

題目與參考答案來源:英華書院《論仁論孝論君子》考題

題型三:簡答題,根據以下問題簡述孝道的涵義。

問題:《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談及孝道中的「無違」包括了哪些行為?這與當時人們對孝的看法有甚麼分別?

點我看解答💡

(1) 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指父母在生時,要依照禮節來侍奉他們;父母離世後也依照禮節來埋葬、祭祀他們,強調了行孝要及時的重要性。

(2) 當時人們認為行孝就是供養父母,並沒有提到「禮節」,孔子便指出行孝也要符合禮儀規範與敬意。

題目與參考答案來源:英華書院《論仁論孝論君子》考題

題型四:寫下粗體標示字詞的詞性與詞意。

句子詞性詞意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點我看解答💡
句子詞性詞意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代詞貧與賤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助詞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語氣詞

題目與參考答案來源:英華書院《論仁論孝論君子》考題

題型五:選擇題,根據粗體標示的字詞,選擇正確的答案。(單選)

題目:君子去仁,乎成名?

A) 離開

B) 窮困

C) 如何

D) 緊迫

點我看解答💡

答案:C

題目與參考答案來源:DSE Sphere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相關考試練習資源

掌握仁德思想的行為與態度,輕鬆應對DSE中文科變化題!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儒家思想影響華人社會非常深遠,其中選入十二篇範文內《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很多道理我們可能都已經很清楚。不過《論語》便是藉著闡述「仁德」的中心思想,再不斷向下延伸講述如何行仁,以及向外談論「仁德」如何落實到政治、教育、家庭體系裡。而DSE中文卷一的考題也會針對上述細部的內容出題,因此建議考生除了要了解仁德禮義的思想之外,《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出現的篇章也要徹底理解。同時,建議考生可額外多看《論語》其它談論行仁、行孝、論君子相關的篇章,才能在變化多端的DSE中文科考試拿下高分!

延伸閱讀

DSE中文範文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解析+重點整理

【DSE 中文範文】《出師表》諸葛亮 全文語譯、主旨、段落大意、問答工作紙

【DSE中文範文】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及主旨大意分析

【十二篇範文雞精】DSE中文範文溫習攻略|題型、範文重點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