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範文丨《莊子.逍遙遊》全文解析+重點整理

許多正在準備DSE中文科的考生,覺得卷一的考題穿插文言文、白話文考題,要花許多時間準備,也相當困難。卷一甲部的題目以十二篇範文為主,出題方向相對比較好掌握,因此建議考生要理解透徹。以下我們節錄莊子《逍遙遊》(※註)當中DSE考試最常出現的段落,並整理出考題會出現的段落大意、白話文譯文、注釋、修辭手法,為考生做個考前重點整理,並附上與《逍遙遊》相關練習題,希望幫助考生全面性的理解《逍遙遊》的段落文意,以及莊子在《逍遙遊》當中欲闡述的中心思想。

※註:以下莊子《逍遙遊》的文章節錄,引用謝向榮編著的文言經典閱讀與賞析(二):超世與忠君,欲知《逍遙遊》完整內文可參考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逍遙遊》學習重點

圖片來源:美型男

理解莊子中心思想—「逍遙」

莊子在《逍遙遊》當中清楚展現莊子的中心思想—「逍遙」。莊子透過引用的例子:不龜手之藥、狸狌與斄牛,表達人應放下成見,順應自然才能重新體會「大與小」、「有用與無用」;又透過莊子與會子的的言論,傳達泯除執念,不受世俗或傳統觀念束縛的重要性,也突顯莊子精神上絕對自由的「逍遙境界」的難能可貴之處。

理解論證手法的運用

《逍遙遊》最後兩段文使用了許多工整且巧妙的論證手法,也值得考生寫作時借鏡。文中透過「狸狌與斄牛」、「宋人與客人」的對比較之下,加強說服性。同時也使用舉例論證、比喻等手法,讓道裡顯得淺顯易懂、發人深省。考生也可善用這些論證手法,運用在DSE作文題型時好好發揮,加強個人論述。

善用故事(引用)加強論證性

撰寫論說文時,想要強調個人主張,或是讓複雜的理論讀起來簡單易懂,就考驗作者如何引經據典,以及善用證據、故事佐證的能力。而莊子向來善於引用故事來加強個人主張,並突顯抽象的思想與道裡。考生如果在撰寫論說文時如想增添可讀性,考生便可參考《逍遙遊》中的手法,並且熟悉各個經典文學背後闡述的含意,才能靈活運用在文章裡。

善用修辭手法運用

《逍遙遊》當中使用不少修辭手法如:對偶、誇飾、比喻等修辭,使文章讀起來引人入勝。對偶句型可讓文章自成一種文學意境,讓文章讀起來節奏明快,具有抑揚頓挫的對稱美感。善用比喻法能夠使物描述的物品具象化,而運用在論說文當中,比喻法也能將抽象的概念、思想具體的表現出來。誇飾法則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將平凡無奇的文句產生一股張力,具有鮮明立體的效果。只要考生善用這些修飾法撰寫作文,都有機會讓考官眼睛為之一亮,拿下高分。

比較兩種思維差異,以多角度閱讀與思考,培養個人洞見

準備DSE簡答題或作文,最重要的是針對議題產生「洞見」並清楚地表達出來。如果我們平時都秉持與他人一樣的想法,不去思考其他可能性的話,思想便容易顯得狹隘,也難以形成個人洞見與想法。莊子的《逍遙遊》就是勸世人放下成見,達到精神上無拘無束的境界。而我們若在閱讀時也能拋下主觀成見,而是有意識地以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閱讀,變能逐漸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也能在撰寫作文時文思泉湧,寫出好文章。

同時,《逍遙遊》內善用對比論證方式敘述,讀者能從莊子與惠子的對談,比較兩種思維的差異。考生也能從中比較古今思考上的差異,並延伸去思考哪些觀念是你認同或不認同的。透過這樣的思考訓練也有助於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並發展批判性思維。

《逍遙遊》作者、背景介紹

圖片來源:橙新聞

作者簡介

莊子本名莊周,是戰國時期代表道家學派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與同為道家學派的老子並稱「老莊」。莊子擁有豐沛的的想像力、思想靈活多變,又善於語言表達,因此能將難以言喻的哲理寫出來並發人深省,也被譽為「文學的哲學家」。而莊子也有不少著作體現了他對「道」的思想,包含《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其中又以《逍遙遊》最能體現莊子的「逍遙」哲學思想。莊子的逍遙思想,即為人類在精神(心靈)上絕對的自由。他提出人如果想達到精神上自由自在的境界,就需要屏除既定的成見、執念,並且順應自然,才能不受到世俗的思維、知識、物質外型所拘束,以更宏觀的格局看待事物。

其中DSE中文科考試又經常節錄《逍遙遊》當中的最後兩段作為範文。此兩段即透過莊子與他的友人—惠子(本名惠施)的辯論之下,對照出惠子因為受到世俗的影響而變的眼光狹隘,思想上也無法自由自在;莊子則善用故事,表達他看破侷限的視野,因此思想上不受他人言論所限制,能在精神上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這兩段也是最能展現莊子中心思想上經典的段落,準備DSE的考生如果想多了解莊子,建議先閱讀並理解《逍遙遊》的文意。

《逍遙遊》(節錄) 原文+白話譯文

以下為各位提供《逍遙遊》(節錄) 原文及白話譯文 :

第一段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栽種它之後,收成有五石大的容量。我用它來盛水,但它不夠堅固無法撐起自己的重量;剖開它做成勺子使用,卻又太大,沒有容器可以裝下它。這個葫蘆大而中空,但我認為它沒有什麼用處,就打破它了。」莊子回應:「你實在是不擅長應用『大』物品啊。宋國有個擅長製作預防手指龜裂藥品的人,他們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家業。有個客人打聽此事,就願意出百金買下藥方。於是他與家人商量後便說:『我家世代都靠漂洗絲絮為生,也不過賺到一點錢;如今有人出百金高價要買下這個製藥的技術,那我就賣吧。』客人得到藥方後,就遊說吳王。當時越國侵略吳國,吳國派他作為將領出征,在冬天與越國人打水戰時,大敗越軍,吳王便封賞他土地。同樣的預防手指龜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受到封賞拿到土地,有人卻只會用來洗絲絮,這就是使用方法所造成的差異啊。今天你有五石這麼大的葫蘆,為何不考慮把它做盛腰舟漂浮在江湖上,而是擔憂它太虛大沒有用處呢?可見你的見識還是太短淺又狹隘了!」

第二段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人稱它為樗木。它的樹幹太肥大而不平整,小樹枝彎曲的形狀又不合乎正圓,它就生長在路邊,木匠都不會回頭看一眼。您現在的言論也是如此,雖然很宏觀遠大,但就現實面來說沒有用處,這樣眾人還是會捨棄吧。」莊子回應:「你難道沒看過野貓跟黃鼠狼嗎?牠們屈伸埃在地面,等待地面上的小動物;到處東跳西越,不避開高低差,最後掉進機關,死於網中。再看看犛牛,牠的身子就跟天邊的雲一樣,牠非常大,但卻不會抓老鼠。今天你有一棵大樹,又怎麼會愁它沒有用處?你何不將它種植在沒有人的鄉間,或是寬闊無邊的原野,在樹旁無憂無慮的閒晃,在樹下悠然自得地躺下?大樹不會遭到斧頭砍伐,也不會妨礙到其他人,它沒有用處,又哪會受到什麼困苦呢?」

重點註釋

圖片來源:Pexel

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1之成而實2五石3,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4,則瓠落無所容5。非不呺6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7之。」莊子曰:「夫子固89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10不龜手11之藥者,世世以洴澼1213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14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15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16,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17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18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19擁腫20而不中21繩墨22,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23,立之塗24,匠者不顧25。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26;東西跳梁27,不辟高下;中於機辟28,死於罔罟29。今夫斄牛30,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31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32,廣莫33之野,彷徨34乎無為35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36,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編號 原句 註釋
1 「樹」之成 此處做為動詞使用,意指:種植、培植
2 「實」 五石 兩種注釋,一為「果實」,做名詞使用;一為「容納」,做動詞使用
3 而實「五石」 石為古代的一種重量單位,五石換算下來約120公斤
4 剖之以為「瓢」 此吹為頗開葫蘆所製成的勺子,為盛酒的器具
5 則瓠落「無所容」 形容勺子太巨大又不夠堅固,沒有用途
6 非不「呺然」大也 形容物品外形大而中空、虛大的模樣
7 吾為其無用而「掊」 打破
8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此處做為副詞使用,意指:實在是、真是
9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此處做為動詞使用,意指:不擅長
10 宋人有善「為」 製作
11 「不龜手」之藥者 預防手指龜裂、凍傷
12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漂洗
13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以絲絮為材質的布料
14 請買其「方」百金 配方,此處指藥方
15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賣出、轉賣,此處為出賣技術的意思
16 「有難」 此處指軍事行動,指月國侵略吳國一事
17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腰舟,可繫於腰間的酒器,也可作為渡水之用。
18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意同「蓬心」。蓬是一種莖葉不直的小草,比喻知識不夠淵博,無法通情達理
19 「大本」擁腫 樹木的主幹
20 其大本「擁腫」 形容樹木肥大又不端正的模樣
21 而不「中」繩墨 此處做為動詞使用,意指:符合
22 而不中「繩墨」 古代木匠用來畫直線的工具
23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古代木匠用來畫圓圈的工具
24 立之「塗」 意同「途」。指擺放在路途、道路上
25 匠者不「顧」 回頭注視、觀看
26 以候「敖者」 敖意同「遨」,意指在地上走動的小動物
27 東西「跳梁」 梁,意同「踉」,此處指野貓與黃鼠狼到處跳躍的模樣
28 中於「機辟」 機關,此處指捕捉動物的捕獸夾
29 死於「罔罟」 用於捕魚或獵捕動物用的網子
30 今夫「斄牛」 意同犛牛
31 而不能「執」 捕捉
32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寬闊無人的鄉下。此處也比喻指領悟「道」之後能夠通往精神不被是間影響,能夠無拘無束又優游自在的精神境界
33 「廣莫」之野 異同「廣漠」,遼闊空曠
34 「彷徨」乎無為其側 形容優遊自得的模樣
35 彷徨乎「無為」其側 形容無憂無慮、隨意的模樣
36 不夭斤斧 此處的「夭」為折斷之意;「斤」為斧頭之意。意即大樹不會遭到斧頭砍斷、摧殘。

《逍遙遊》主旨/寓意

圖片來源:歷史趣聞網

《逍遙遊》的經典之處,在於藉著莊子與惠子的對談中,體現出「逍遙」,也就是精神上的優游自得的可貴之處。同時也點出人類經常受到物質、知識、組織規範所限制,而產生許多憂慮或煩惱。其實要達成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只要泯除先入為主的觀念並順應自然,自然能看破侷限,思想上變得無憂無慮。

以節錄的第一段來看,莊子以「不龜手藥方」為例,突顯出用途有大小之別,能夠「用大」還是「用小」在於有沒有放下執著、看破侷限,讓用處適得其所。第二段則藉由了狸狌與斄牛的生活型態,表達了萬物皆有用,也有各自的限制。突顯出有用與無用,其實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如果能捨棄成見,以宏觀角度看待,變能領悟「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

文章段落解析

《逍遙遊》全文約11個段落,除了充分傳達出莊子的逍遙思想,在撰寫技巧上莊子也巧妙運用各種動物對照出小用與大用、有用與無用的區別。以下針對DSE考題經常出現的兩個段落做文意上的解析,由於此段落也被列為十二篇範文其中之一,建議考生熟記範文的段落大意,以及文中莊子欲闡述的寓意。如此一來考生能更熟悉文言文題型,也能在甲部試題有效拿下分數。

段落 段意
第10段
(倒數第2段)

藉由惠子與莊子的對話,探討兩人對於「用途」大小的差異,「大用」與「小用」取決於你心境的寬廣程度,並端看你如何使用。

惠子先是以狹隘的角度,認為大葫蘆的用途就是要能夠作為器具(裝水的器具、勺子)來使用,才是「有用」。莊子則以「不龜手之藥」的故事為例子,傳達出宋人因為受到家族世代的觀念影響,難以看出不龜手之藥有其他更大的用途,於是只為了眼前短小的利益賣出藥方。相對地客人則有靈活變通的思維,即便出百金購買,也懂得善用不龜手之藥的價值,用它打贏戰爭並獲得封地,得到更大的收穫。

莊子最後回應惠子,大葫蘆可作為腰周使用漂浮在江湖上,並藉由兩人的對談,點出大用與小用的差別,與當事人的心境大小有關。如果抱持成見,以狹隘的眼光看待事物,就難以突破限制,僅能發揮小用;唯有放下既定思維,才能突破限制,看到事物真正有價值的一面並發揮大用。

第11段
(倒數第1段)
藉由惠子與莊子的對話,探討兩人對於「用途」的定義,以及「有用」、「無用」全憑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與視野所影響。

惠子以樗木為例,說明樗木的樹幹與枝葉不符合木匠做木材的規則,所以即便種在路上也沒人要看,是無用之物,並指出莊子的言論也是大而無用。莊子以「狸狌與斄牛」為例,點出有用與無用,其實是取決於你用何種角度去看待與定義。以獵捕生物的角度來看,狸狌靈巧又活躍,善於捕鼠,屬於「有用」;斄牛體型浩大卻笨重,不會捕鼠,屬於「無用」。但以生物演化論的角度來看,狸狌為了捕食經常跳躍,容易掉入機關死亡;斄牛則因為不會捕鼠,反而避開了禍害,得以生存。

莊子最後回應惠子,你以製作木材的角度看待樗木,它當然屬於無用。但以植物繁衍的角度來看,正因為樗木不適合做木材,而不會受到木匠砍伐;種植在寬廣的鄉間,它也不會妨礙到他人,自然能避開危險而存活於世,達到繁衍的目的。

莊子運用以上兩個例子,巧妙點出人經常受限於單一角度去判斷事物「有用」還是「無用」。其實只要能換個角度看待,你所認為的無用,也可能發揮出大用的效應。並且能理解「萬物皆有用」的道理,思想也不會被世俗所困,達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重點修辭及寫作手法

《逍遙遊》除了傳達了莊子的中心思想,莊子也善用比喻、對偶、反問等修飾法,讓文章讀起來生動易懂,因此在DSE中文科考試也會延伸出不少與修辭法相關的考題。《逍遙遊》也藉由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善加利用對比論證法加強了莊子想傳達的看法,考生也可以參考《逍遙遊》中出現的修辭用法,提升個人寫作技巧。

比喻

比喻
用詞
含意文內範例
蓬之心原意是指莖柔軟不直的小草,此處見識淺薄,思考閉塞,無法通情達裡的意思。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繩墨、規矩原意是木匠量測樹木直線、圓規的規則,此處比喻世俗人對於「成功」定義的各種規範。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狸狌原意是野貓跟黃鼠狼,由於野貓善於捕捉小動物,又以精明形象示人,此處比喻有才能的人。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斄牛原意同字面上斄牛,由於擁有巨大體型卻因為不會捕捉動物,此處比喻的無用之人。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 而不能執鼠。
斤斧原意是斧頭,此處比喻仕途上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對偶

文內範例白話文譯文
中於機辟,死於罔罟。掉入機關,死在網子。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樹幹過於肥大而不合乎木匠認定的筆直線條;
樹枝過於彎曲而不合乎木匠認定的圓規曲線。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在樹旁閒晃而悠然自得,在樹下躺臥而自得其樂。

誇飾

誇飾物品 含意 文內範例
大瓠 形蘆葫蘆的果實的大小有「五石」(約現代120公斤),實際上並非依照真實重量所述,實為誇飾法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斄牛 形容斄牛的體型巨大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對比

逍遙遊中最後兩段,以精巧且工整的用語、故事來說明莊子與惠子看待「有用」與「無用」之間的差異。

對比物品 含意
蓬之心 vs 江湖

蓬草只生長在山林的草地之中,無法向外伸展,因此思考容易受到侷限;江湖的邊境則為寬闊,能夠以廣納各種事物與意見,因此思維上靈活變通。

以蓬草與江湖的差異,對比惠子與莊子在心境上的差異。惠子的蓬之心,經常以世俗角度(既定的成見)侷限自己;莊子則拋下成見,因此更能展現靈活變通的思維,精神上得以無拘無束,不受世俗所限制。

宋人(小用)

vs

客人(大用)

宋人眼光短淺,只為獲得錢財輕易賣出配方;客人則擁有遠見,得了藥方後活用在戰場上,還獲得土地,其獲利遠超過宋人。

以宋人與客人處理藥方的方式,藉此突顯讓物品產生大用與小用的關鍵。宋人與客人擁有同樣預防手指龜裂的藥方,但隨著眼光高低之別,使用方式的差異,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並提點世人如果想讓物品發揮最大效用,就要只要放下既定思維與成見,並讓它適得其所,才能發揮其「大用」。

狸狌 vs 斄牛

以狸狌與斄牛的生存方式,傳達出「無用之用」的重要性。光從動物獵捕的能力來看,狸狌積極在施展「捕獲」的才能,到處獵捕小動物並自鳴得意,自然被視為有用之物;斄牛則不會捕食小動物,自然被認為是沒用之物。但以生存方式來看,狸狌到處跑跳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陷入機關而喪命;斄牛正因為沒有顯見的用處,不容易遭到襲擊,得以安然度日。

 

此段落也強調凡事不能只以單一視角(能否發揮才能)來判斷事物,有用無用其實是人類相對比較出來的,並點出無用最大的用處在於能夠精神上過的逍遙快活,實屬於「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有用 vs 無用

以樗木的外型突顯惠子與莊子的視野格局的大小。在木匠的標準之下,樗木的樹幹與樹枝都不符合木匠期待的「標準」,所以是「無用」;但若以植物繁衍的角度來看,樗木不會妨礙到乘樹之人休息,因此能避開被砍伐的危險,得以悠然自得存活於世界。

 

此段落也突顯出有用與無用皆為人類主觀看待的角度,只要懂得換個角度看待事物,萬物皆有用,皆能發揮長處。

疑問(反問)

疑問修辭法中的反問語氣,不僅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也能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逍遙遊》內變多次使用反問句型,來加強說服力。

文內範例用意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回應惠子「大而無用」的指摘,並以反問方式回應惠子「拙於用大」的思維。
子獨不見狸狌乎?以反問句引發讀者思考,在提出狸狌與斄牛例子,加強個人論證。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回應惠子「樗木」不合乎木匠繩墨、規矩而無用的言論,並以反問方式突顯惠子目前困在侷限性思維裡,因此看不出樗木的用處。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以此句為自己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論點,做一個強而有力的收尾,引發讀者深省。

《逍遙遊》歷屆試題隨堂考

圖片來源:pixabay

《逍遙遊》是莊子「逍遙」中心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同時文章內運用許多發人深省的故事、對比修飾法作為論證,也因此《逍遙遊》所傳達的精神與精彩的寫作手法經常出現在DSE的中文科卷一考題裡。以下整理一些與《逍遙遊》相關的歷屆練習題,考生可以在閱讀譯文、注釋後,測驗一下自己目前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在正式考試前加緊練習,並熟悉十二範文,取得基本分數。

1. 將文言文轉換成白話文

  •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2. 判斷並寫下以下紅字所標示的用語的詞性、詞意

例句詞性詞意
魏王貽我大瓠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夫子拙於用大矣!
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3. 根據粗體字標示的用詞,圈選出正確的詞義

  1. 魏王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A.種子 B.種植 C.贈送 D.果實
  2.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之。
    A.製造 B.打破 C.不善 D.贈送
  3. 夫子固於用大矣!
    A.種植 B.不善 C.製造 D.贈送

4. 簡答題,請寫下文句所使用的修辭法,並說明其用意或好處。

莊子提到宋國人和客人的故事,這是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這種論證方法有什麼好處?

5. 簡答題,根據內文的觀點,提出個人想法並論述。

莊子認為樗有甚麼優點?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隨堂考解答

點我看解答💡

  1. ● 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認為它沒有用處,便把它打碎了。
    ● 看來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
    ● 現在一下子賣出藥方就可以獲得百金,就答應他吧。

    題目與答案來源:香港大學《逍遙遊》(節錄)試題庫


  2. ● 人稱代詞 / 它(大瓠)
    ● 副詞 / 實在是、真是
    ● 副詞 / 無意義

    題目與答案來源:香港大學《逍遙遊》(節錄)試題庫


  3. ● (C)
    ● (B)
    ● (B)

    題目與答案來源:DSE Sphere

  4. 使用對比論證法。提出洗棉絮為業的人遵從世代傳承下來的既有思維,無法善加利用藥方;而客人則靈活運用同一個藥方,藉此戰勝敵國並取得封地。透過宋人和客人對於「不龜手之藥」的使用方法,突顯客人因為打破既有思維,能夠看到不龜手之藥能可做為更遠大的用途,而獲得更多的利益。使用對比論證的好處是能夠突顯兩件對立事件的差異,讀者能馬上分辨高下,作者也能藉此加強論證,增加說服力。(※註)

    題目與答案來源:聖公會蔡功譜中學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練習題

  5. 莊子能夠欣賞樗木原本樹幹擁腫、樹枝彎曲的姿態,正因為不適合作為木材,才能夠免於被人砍伐的禍患。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因為惠子在敘述樗木的外型時,就已經使用單一(木匠)的角度去評斷。然而世界上依然有很多角度可以去評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與用處。使用單一角度不僅不夠客觀,也可能無法發現樗木的優點。像是以樹木生長的角度來看,繁衍才是其最大目的,而樗木避開了被砍伐的危險,得享天年正是樗木的優勢。(※註)

    題目與答案來源:聖公會蔡功譜中學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練習題

    ※註:以上簡答題的參考答案僅提供思考方向為目的,考生若直接抄錄,作為提交的答案而影響分數,本網站恕不負責。

相關考試練習資源

上述的練習題你都答對了嗎?其實DSE光是針對文言文,就會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出題方式。建議考生不要死記注釋,而是理解十二篇範文文章中的精髓,才是得高分的關鍵。以下整理與《逍遙遊》相關的變化試題,建議考生可以多從以下的題目練習,確實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和各段落的文意,面對文言文題目才能夠輕鬆作答。

徹底理解莊子《逍遙遊》也有助於發展批判性思維

圖片來源:阿波羅網

由於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精神,許多考生對於莊子《逍遙遊》中的道家思想、逍遙的定義,覺得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建議考生要充分理解莊子《逍遙遊》中最後兩段的文意,以及理解莊子想藉由故事傳達的用意是什麼,才能拿下基本分數。

許多DSE考生準備十二篇範文或文言文題型時,光是專注在背誦文言文的詞性、注釋、譯文就花上許多功夫。然而DSE中文科的考題是變化多端的,只是記住基本的文意、詞語用意與修辭法頂多拿到基本分,分數很難再往上提升。建議考生要全面理解《逍遙遊》當中傳達的寓意,也可以延伸閱讀莊子其他著作理解莊子的中心思想,也可以從文中提到的寓意,找老師、家教、同學討論並交流彼此的看法。藉由此訓練方式,考生能夠發展批判興思維,面對DSE變化題型就能擁有個人見解,好好作答。

延伸閱讀

【十二篇範文雞精】DSE中文範文溫習攻略|題型、範文重點

【DSE中文卷一】死亡卷一必看溫習技巧!(*範文, 白話文, 文言文重點*)

【DSE中文修辭】考試必備18個修辭手法 範文例子

【DSE中文範文】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及主旨大意分析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