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卷一】死亡卷一必看溫習技巧!(*範文, 白話文, 文言文重點*)

目錄

有興趣補中文,無論補底,定係aim 5**,可以點 <<中文補習>> 看看。

中文卷一考試模式

中文卷一分為甲、乙兩個部分。甲部考核十二篇範文,佔全卷30%,乙部考核一至兩篇課外白話文篇章及一篇文言文篇章,佔餘下的70%。

時間管理

卷一的考試時限是1小時30分鐘,要在限時內,閱讀並理解共二至三篇文章,回答全部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必須做好時間分配,在限時裡仍然游刃有餘地應付卷一。以下是建議的時間分配,可以參考一下。

  • 甲部 (12篇範文)

這個部分大家通常已經溫習得滾瓜爛熟,所以要快恨準!建議花大概15-20分鐘,為乙部爭取盡量多的時間。

  • 乙部 (文言文)

文言文的篇幅比較短,而且問題比較直接,可以以語譯的方式理解文章,盡量在20分鐘內完成。雖然文言文放在白話文篇章之後,但建議先做文言文部分,因為白話文部分需時較長的時間,比較難預算時間。

  • 乙部 (白話文)

最後的50分鐘就是專注完成白話文部分。

中文卷一cut off

相信大家都最關心究竟大概答對多少才可以有5或以上的分數!

等級

2020

/85 (%)

2019

/88 (%)

2018

/100 (%)

2017

/90 (%)

2016

/84 (%)

5**

56 (66)

59 (67)

71 (71)

57 (63)

51 (61)

5*

54 (64)

55 (63)

67 (67)

52 (58)

48 (57)

5

50 (59)

52 (59)

63 (63)

49 (54)

47 (56)

4

44 (52)

46 (52)

56 (56)

43 (48)

40 (48)

3

37 (44)

40 (46)

50 (50)

38 (42)

36 (43)

2

31 (37)

33 (38)

47 (47)

31 (34)

29 (35)

 

自2018年加入十二篇範文的考核,中文卷一的 cut off 有明顯上升。十二篇範文令學生對卷一有把握一點,換言之,熟習十二篇範文部分是必須的,對於整體卷一的分數亦有不少的影響。

有興趣補中文,無論補底,定係aim 5**,可以點 <<中文補習>> 看看。

12篇範文重點!

1. 4大類

面對12篇範文這麼多,未免會感覺無從入手。

建議先把12篇範文分成4大類,方便溫習和抓緊重點。

類別

範文

重點

人物傳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出師表》

事情怎樣反映/突出人物形象

遊記

  • 《岳陽樓記》
  • 《始得西山宴遊記》

描寫的景物和中心思想(情感抒發)的聯繫

詩詞

  • 詩三首
  • 詞三首

修辭手法、抒情手法和所抒發的情感

議論

  • 《師説》
  • 《勸學》

論句、論點、論據和論證手法

**想了解12篇範文,可以點<<這裡>>看一系列的影片,有範文的釋義和分析,非常詳盡,強推!**

2. 要背嗎!?

建議大家儘量背下來!背原文絕對是利多於弊。

甲部每年都會出需要引錄原文的問題,而且在一些題目可以把原句直譯白話文來答題,就更加十拿九穩。背文的同時,對範文的理解會越加深刻和深入,對一些字詞的意思會更加清楚,對甲部事半功倍。

若果真的在背文的過程中感到很困難,建議先背詩詞類! 其實之前經過這麼多測驗、考試,大家都對每一篇文的大概內容挺熟悉,所以只需要花多一點點時間就可以輕易背好每篇範文。 同學可以逐篇逐篇分開背,確保背熟、了解好一篇才開始背另一篇,以免將不同文章混淆,搞亂自己。

3. 不同範文的比較題

這種題型考大家對每篇範文內容的理解有否做到融會貫通。通常考每篇範文最重要的部分,如主旨、中心思想,及抒發之情之間的相似點。所以同學需要讀熟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抒發的情感。作答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寫出兩者的相同之處,引用原文進行解釋,缺一不可,否則不能獲得高分數!

文言文重點!

很多學生一看到文言文,就覺得很頭痛,就像看到一堆外星文一樣。但其實這是卷一比較易取分的部分,因為文言文部分的問題通常很直接。最重要是要看懂古人的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做練習,多背詞義,已經可以大概理解到文章的意思。

1. 一詞可以有不同詞義、詞性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為最常用的文言虛詞。

就以「以」為例,已經一點也不簡單。

它可以是介詞、連詞、助詞、動詞、名詞等等。它作為介詞,就有六個意思。

  • 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 表示憑藉。譯為:憑、靠
  • 表示所處置的物件。譯為:把
  • 表示時間、處所。譯為:於、在、從
  • 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於
  • 表示依據

雖然一詞可以有不同詞義、詞性,但根據上文下理,你就能推測它的詞性,從而知道它的意思。

**想知道更多虛詞用法和例子,點點<<這裡>>** 

2. 語譯

同學可以多嘗試把文言文篇章翻譯為白話文,加強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自然會熟能生巧。在語譯的同時,留意常用的詞語,從而記住它們在不同結構裡的詞性和詞義,不用硬背下來。就算不是百分百準確,只要意思很接近,足以更輕鬆面對文言文,何況有些題目答案更是把它語譯下來就可以應付。所以練習語譯是很重要的關鍵!

有興趣補中文,無論補底,定係aim 5**,可以點 <<中文補習>> 看看。

白話文重點!

白話文可以說是全卷最難的部分,絕對不能輕視。

***注意***

1. 做好時間分配,不要花太多時間糾結某些題目
2. 留意題目指示,例如MC是選一項還是多項,最好圈上提醒自己
3. MC不懂都要撞答案
4. 答案不要太籠統/大包圍,答案有冗文有可能會被扣分
5. 答案要和題目字眼相應,例如問「人物/作者的情感」時,答案必須是一種情感

重點題型

1. 分段+內容大意

這種題目佔分很多,亦是同學比較沒有把握的題目。一分錯段,就會牽連內容大意也不能取得滿分。

a. 分段技巧 (關聯性)

  • 記敘文:根據事情發展嘅起承轉合/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的變化
  • 議論文:不同的分論點
  • 提醒分段的連接詞:例如「但是」、「總括而言」

b. 內容大意技巧 (關鍵詞)

  • 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整合意思,不要照抄
  • 如果沒有清晰的中心句,就透過時、地、人去判斷,找出重點
  • ***參考卷裡提供的例子,盡量跟著那個格式作答

2. 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論證手法題

呢一類題型需要同學對各種常用的寫作手法、論證手法、修辭手法有詳細的理解。背熟不同手法的定義和作用,作為答題的框架,方便以閲讀材料的相關內容填補進去作答。不能只單純解釋手法,一定要引用文本!

以下就附上DSE常考的手法定義和作用給大家參考~

 

修辭手法

定義

作用

記敘文常用

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之處,把某一件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明喻 :具備 本體、喻體、比喻詞。明喻中常用的比喻詞有 像、好像、如等

暗喻 :具備 本體、喻體、比喻詞。暗喻常用的比喻詞有 是、成為等

借喻 :只出現喻體 ,直接用喻體取代本體 

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要表達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

 

借代

利用事物的相關點、特徵,以一物替代本體,借代的事物要容易令人聯想到本體。

突出事物特徵,增強形象性,表達得更生動,令讀者產生聯想

 

誇飾

根據事物的某一特點,進行刻意的渲染,故意誇大或縮小

鮮明地表達事物的特點,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使該事物更生動,可能帶出作者對於描述事物的態度

 

比擬

擬人:將物件人性化,使物件擁有人的思想、性格和行為特徵。

擬物:把人物物化,或把物件A當作物件B來寫,使物件A擁有物件B的特徵

可使描繪的物件的形象更生動,啟發讀者想像,使文章更有趣

 

襯托

利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突出本體 

正襯:以特點相似的事物突出本體

 

反襯:以特點相反的事物突出本體

突出本體,使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鮮明,留下深刻印象。

 

反語

故意用和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

製造幽默感或是諷刺效果,增強效果和感染力,吸引讀者注意力。

議論文常用

排比

把三句或以上結構相似,意思相似、字數相若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形成節奏感,加強語氣和效果,增強氣勢

 

對偶

把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形成節奏感,顯得整齊、對稱

操練技巧

1. Past Paper

記得做past paper時,不要做完就扔走它,要從錯誤中學習,盡量做到不會重蹈覆轍。12篇範文,錯哪些篇章的題目就要透徹理解內容;文言文,不懂就查字典,務求大概看懂大部分內文,至於白話文,就最好參考marking scheme。

 2. Marking Scheme

尤其是長題目,不同分數的題目,答題框架都不一樣,答案的重點、篇幅也會有相應變化,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析marking scheme,才能了解面對不同題型、分數的作答方式。考試時最重要「看分數做人」,不要浪費任何時間。當然,不能只分析marking scheme,還要自行思考如何整合、拓展等等,才能真正掌握白話文的答題要訣。

有興趣補中文,無論補底,定係aim 5**,可以點 <<中文補習>> 看看。

總結

雖然很多人都說卷一是死亡卷,但與其靠運氣,不如好好把握應試技巧,多些做past paper,可以溫習的都盡力準備好,有些分數可以說是勝卷在握。其實,卷一也不是那麼可怕。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