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範文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解析+重點整理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為DSE中文科卷一,十二篇範文的其中一篇,自2018年香港教育局將「範文」考題引進DSE考試以及中國語文科評核標準後,熟讀十二篇範文尤其重要,以下針對《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語譯、考題核心以及重點分析並參考香港教育局所提供的相關註釋精選整理供各位學生瀏覽,希望可幫助到各位考生在準備DSE考試時更有把握及方向感: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習重點

圖片來源:Pexel

大量修辭法運用

《始得西山宴遊記》文中運用大量不同形式的修辭法像是頂真、誇飾、對比等,考題中一定會有針對作者在文中使用的修辭法來測驗學生的理解度,小編建議在閱讀文言文時可以將關鍵字圈起來,像是文中「悠悠乎與顥氣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這句為標準對偶用法,閱讀時就可以用鉛筆將此句架構註記在旁,加深自己對於文章的理解力。

瞭解詞彙用意

文言文中常存在我們白話不會出現的用詞,在準備考試時除了理解文章意思之外,小編建議需要將重點註釋熟讀並利用表格整理,閱讀文章時也可以在每個文字旁加以註解,而測驗詞彙用意多半會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若是一時之間忘記詞彙用意可以參照前後文並搭配刪去法,可以幫助考生更加快速篩選出正確答案。

翻譯成白話文

在DSE考試中,會有請考生將某一段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白話文的考題,為了測驗考是否理解文章用詞意思與大意,建議在溫習時可以將每個段落都切隔開來,並在後方自行練習翻譯成白話文,注意特殊用詞是否有翻譯正確,在實際考試時看到題目需要仔細檢查該段落是否有特殊用詞,像是文中「緣染溪」,「緣」是沿著的意思,因此在翻譯時務必要將「沿著」翻譯出來,即可拿分。

思考發想

在歷屆考題中,多半會有針對文章所呈現的意象詢問考生是否有理解,像是會針對作者要呈現出的遼闊感所需使用的文字為何?或是請考生針對全文分析作者的心境以及文中架構,建議在遇到題目時先將關鍵字圈起來,並利用樹狀圖將文章的核心、舉例、寫作方法、架構以及用詞寫出來,可以幫助自己在考試時更有概念。

《始得西山宴遊記》作者、背景介紹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號柳河東,終年46歲。唐代人,柳家家世顯赫,世代為官,受重任。曾參與「永貞革新」但失敗,後長期流放於四處。柳宗元在文學思想、宗教、以及經學領域有重要成就,為唐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齊名推動唐代古文運動,提倡「文以明道」,代表作有被稱為山水遊記經典之作的《永州八記》,為後世遊記文體開創先驅。其善於合併多樣風格結合山水以寄託個人情懷。推崇儒家思想,為唐代中期儒學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主張「天地自然與人無關,拒信世俗迂腐習俗」,並追隨佛教禮節習俗。有《柳河東集》流傳於世。

《始得西山宴遊記》背景介紹

柳宗元因推動由王叔文帶領的「永貞革新」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接連遇到任官失意、母親病故、以及友人遭處死等挫折打擊之下,試圖於山水之間遊玩,並寫成遊記以抒發自身情懷,本篇為《永州八記》第一篇,寫於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透過到訪西山帶領眾人入深山發覺美景為開頭,並以山水之名抒發自身被貶憂鬱之情與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

《始得西山宴遊記》原文+白話譯文

以下為各位提供《始得西山宴遊記》原文及白話譯文 :

第一段原文: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自從我成為罪人受罰被貶,居住在永州以來,時常感到擔心、憂愁和害怕。有空暇時間時,便會慢慢地散步,漫無目的地到各處遊玩。我每天都會和友人登上高山,走到樹林深處,經過曲折的小溪,那裡有幽靜的山泉與奇特的山石,沒有甚麼遙遠的地方我還沒有到過。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到了一處就撥開雜草坐下來,傾倒出酒壺中的酒,喝得醉茫茫,喝醉了便互相枕着身體躺下,睡著後便會做夢,夢到心中嚮往的地方。睡醒了便起來,起來後便回家。還以為永州所有奇特型態的山水我都已經遊覽到訪過,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特立之處。

第二段原文: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今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因我坐在法華寺的西亭,所以看到到西山,我這時才指着它並稱它奇異。我於是命僕人渡過湘江,沿着染溪一路而上,一路上砍伐了雜亂叢生的雜草與樹木,焚燒茅草和茂盛的樹林草木,一直到了西山山頂才停了下來。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我們一路攀登到了山頂,在山頂處坐下來席地,隨意自在的伸開雙腳,盡情的眺望風景遊覽景色,附近幾個州的地貌,都好像在我們的所坐之處的下方。周圍高低起伏的地形樣貌,凸起的高山就像螞蟻封巢的小土堆,凹下的深谷就像洞穴;眼前看起來只有尺寸的土地,其實已距離我們有千里的之遠,遠方的山互相擠逼、堆積在一起,這些景色全都逃不出我們的視線。青綠山脈和白淨的泉水互相縈繞,和遠方的天空互相連接在一起,從四周看過去的景色都是一樣的,與天空互相連接。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這時我才知道西山獨特之處,它不與一般小山丘合為同類。它寬闊無邊地與天、與地與一切大氣合為一體,而且它沒有邊際;它壯觀地與天地萬物景色共存,而且無法知道它的盡頭之處在哪裡。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我拿起酒杯並倒滿了酒,喝到醉茫茫進入了夢鄉,連太陽下山了也察覺不到。只看見灰暗的暮色一路過來,直到天黑了什麼也看不見,我仍然不想回去。我的心神凝聚在一起,心與身形體因而得到解脫,忘卻自身存在,不知不覺間和自然萬物融合為一體。這時我才明白從前那些遊歷都不算遊玩過山水,真正的遊玩山水是從此次才開始,所以我便寫下此文以作記錄。今年是元和四年。

白話文翻譯參考出處:香港教育局

重點註釋

圖片來源:Pexel

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1,居是州2,恒惴慄3。其隙也4,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5迴溪,幽泉6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7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8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9凡是州之山有異態10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11之。遂命僕過湘江,緣12染溪,斫13榛莽14。焚茅茷15,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16而遨17,則凡數州之土壤18,皆在衽席19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20窪然21,若垤22若穴,尺寸千里,攢蹙23累積,莫得遯隱24。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25為類,悠悠乎與顥氣26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27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28元和四年也。

編號 原句 註釋
1 自余為「僇人」 罪人
2 居是「州」 此州,指永州
3 恆「惴慄」 恐懼不安,此意為害怕政敵落井下石
4 其「隙」也 指空暇時間
5 「窮」迴溪 走到盡處
6 「幽泉」怪石 偏僻深幽的泉水
7 到則「披草」而坐 用手分開草
8 醉則更「相」枕以臥 互相
9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認為
10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奇特樣貌形狀
11 始指「異」之 奇特
12 「緣」染溪 沿著
13 「斫」榛莽 砍伐
14 斫「榛莽」 指雜亂叢生的樹木
15 焚「茅茷」 指長得繁密雜亂的野草堆
16 「箕踞」而遨 指坐時自在隨意伸開兩腳,不拘禮節
17 箕踞而「遨」 遊玩賞景
18 則凡數州之「土壤」 土地,指地域
19 皆在「衽席」之下 坐墊
20 「岈然」窪然 高山深邃聳立的樣子
21 岈然「窪然」 深谷低窪深入的樣子
22 「若垤」若穴 蟻窩洞邊的小土堆
23 「攢蹙」累積 聚集、累積且緊縮在一起
24 莫得「遯隱」 隱藏
25 不與「培塿」為類 小土堆
26 悠悠乎與「顥氣」俱 指天地間的壯闊大氣
27 「引觴」滿酌 拿起酒杯
28 「是歲」元和四年也 今年

《始得西山宴遊記》主旨/寓意

圖片來源:Pexel

本文是《永州八記》第一篇,以「始得」兩字貫穿全文精髓,柳宗元仕途不順被貶到他鄉,因他信奉儒家佛教思想,認為人在遇到困境時皆需有其安身之地,並從自然間找到慰藉,經精心安排將此篇遊記從初發現西山、深入、登西山等過程以「頂真」、「誇飾」、「借代」等寫作手法來表述,帶讀者進入意境之中,同時以西山之遼闊、特立,與自己不以培樓為類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做呼應。

文章段落解析

《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共分兩段,以柳宗元被貶,以罪人身份初到永州透過遊歷各處來排遣心中憂懼的情緒,到發現西山、深入其中,最後登上山頂望相四周達到物我皆忘的最高境界,為《永州八記》開啟第一篇章,文章結構明確,堪稱遊記最佳範本,將遊歷的心情,登西山的過程以及最後望相美景的感受寫的十分生動,使讀者於閱讀時更能身歷其境,小編整理全文兩段之意涵與範例,供各位同學們做參考:

段落 段意 段意對映範例
第一段 以作者被貶到永州初期的不安感並在空暇時間至各處遊山玩水以排解內心的憂懼,最後簡單表述發現西山前的心情,帶出下文。 「僇人」、「恆惴僳」、「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二段 描寫作者偶然間發現西山,並登上山的過程,詳細描述登上西山後眺望四周並從中達致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抒發自身難展抱負的惋惜之情。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重點修辭及寫作手法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運用了「頂真」、「誇飾」以及「借代」等寫作手法來呈現西山之景色,使讀者在閱讀時更有畫面感,尤其在描寫登山的過程中,作者將節奏掌握得十分恰當,而在DSE考試中常有針對作者寫作手法進行分析的考題,因此小編整理了幾項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所使用的重點修辭及寫作手法,供各位同學們參考:

借景抒情寫作手法

  • 借景抒情寫作手法介紹 :

將所見景色描述出來並將風景所呈現的意象與自身遭遇相呼應,使讀者在讀文章時,先是了解第一層涵義「風景樣貌」,再更深入閱讀便可理解出第二層涵義「與作者的心境有什麼相關之處」,以風景來抒發自身情懷是常見且可促使讀者思考、營造出讀者了解作者心境之連結感。

  • 文內範例 :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作者以西山獨立特色之景且不與培塿小土堆為同類之志向,藉此抒發自身特立獨行,不願與其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同時點出西山雖特別但位處偏僻之地鮮少人知,作者以此比喻自身遭受朝廷冷漠對待,並抒發難展抱負的惋惜之意。

頂真修辭法

  • 頂真寫作手法介紹 :

運用承接上一句最後一字的形式,前後互相頂接在一塊,營造出緊張、步步逼近或是真實情況之意,彷彿景象就在眼前般逼真。在描寫具有變化過程、有緊張感的情況時,使用頂真法可以幫助寫作時更容易營造出該有的氛圍感。

  • 文內範例:

⋯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以接續上句最後一字的形式,「到」、「醉」、「臥」、「起」四字頂接上句,為後續正文鋪敘,同時以快速節奏快速掠過,帶出重要的正文,也帶出作者急切想登上西山的心情。

誇飾修辭法

  • 誇飾寫作手法介紹 :

將所要描寫或表述的內容以誇大的方式呈現,為了使讀者加深印象並營造出一些壯闊氣勢之景象,原先幾尺的距離若使用千里之距的誇飾手法,就會呈現出彼此之距離感,同時讓讀者感受到遙遠的距離意象。

  • 文內範例: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

作者將眼前群山環繞,浩瀚無際之景象,使用較誇張的形式呈現「尺寸千里」,實際上無法得知是否為千里之遠,使用誇飾將廣大邊際皆容納到眼界之中,給讀者描繪出遼闊的山嶺之意象。

借代修辭法

  • 借代寫作手法介紹:

將詞性轉換或將所見景物以名詞代替,增加其意象感,留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常用在形容景色交替,需要讓讀者對於描寫內容帶入想像力的文章中,將直白文字以抽象代表詞替代進而增加文章豐富度。

  • 文內範例:

縈青繚白

青:指山 ; 白:指水,用青與白,意指山與水,呈現出山水互相交互纏繞在一塊之意。

對偶修辭法

  • 對偶寫作手法介紹:

運用對偶寫作手法使文章形式整齊,排列均稱,整體感覺更加工整易於讀者閱讀,同時將描寫的動作或意象以排列整齊的形式呈現,增強文章感染力與畫面感。

  • 文內範例 :

悠悠乎與顥氣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以「悠悠乎⋯」,「而⋯」;「洋洋乎⋯」,「而⋯」,呈現作者對於西山遼闊之景的讚嘆與讚賞,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跟著排列好的修辭形式,更加融入文意其中。

《始得西山宴遊記》歷屆試題隨堂考

圖片來源:Pexel

經過以上對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重點分析及解釋後,相信各位同學一定更加清楚該如何將其知識內化並運用在考試上!以下提供5個隨堂測驗,來看看你是否真的了解了呢?

1. 文中第一段「自余為僇人」,其中「」字,意指為何?

A) 平凡 B) 罪 C) 愚 D) 恐懼的

2. 文中第二段「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其中「」字,意指為何?

A) 沿著 B) 指著 C) 走著 D) 邊緣

3.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始」字,與下列哪一句引文的「始」字意義相同?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一段)

B) 「始」指異之。(第二段)

C)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第四段)

D) 遊於是乎「始」。(第四段)

4.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白話文翻譯:                

5.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一直借山水排遣鬱悶。山水能真正讓他得到解脫嗎?

試以本篇為例,談談你的看法。

隨堂考解答

點我看解答💡
  1. (B)
  2. (A)
  3. (D)
  4. 抓住物件登上山頂,隨意伸開雙腿席地而坐,遠眺風景。
  5. 山水之情確實能幫助他排遣鬱悶,但內心對仕途的嚮往以及願一展抱負的情懷無法用風景去消滅,還有因無辜被貶的沮喪心情也無法因遊山玩水的快樂而無視。

相關考試練習資源

總結

參照上方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始得西山宴遊記》之重點筆記以及精華部分,相信大家一定對於該文更加瞭解,尤其是在DSE考試中著重學生是否清楚該文之架構、手法以及詞彙用語,因此依照上方所提供的重點溫習,並搭配題庫以及影片輔助學習,要在DSE中穩拿分數是絕對沒問題的!在閱讀時可隨時問自己是否明白作者意思?是否有其他更深層的用意呢?透過反覆思考將所學知識結合閱讀古文及練習寫作手法來提升在考試的實戰力!

圖片來源:Pexel

延伸閱讀

【DSE 中史】答題技巧 常見題型 操卷攻略

【DSE通識】5大通識基本答題技巧一覽 唔同題型當然有唔同答法!

【DSE中文卷三】最齊格式 綜合技巧 整合拓展 時間分配

【DSE中文範文】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及主旨大意分析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