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範文丨《孟子.魚我所欲也》全文解析+重點整理

《孟子.魚我所欲也》是DSE中文科卷一十二篇範文中的其中之一,而許多學生經常困擾要以什麼樣的方向來增加對範文的理解度,除了須掌握故事情節及其中心論點,同時也須留意其中所使用到的寫作手法,才能對通篇有系統性的整合了解,這邊參考了香港教育局所提供的內容,帶大家快速掌握《孟子.魚我所欲也》的學習重點,以及進一步了解作者背景、段落解析、修辭手法與重點註釋等讀文技巧。

《魚我所欲也》學習重點

圖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1. 增加對辯論筆法的理解

辯論筆法經常使用於文言文之中,了解其技巧除了能夠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透過此方式熟悉兩種價值之間的抗衡,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也是十分重要的寫作技巧之一。

2. 認識各類修辭句型用法

論證手法與各類修辭的運用為範文最大的考核重點,理解修辭的特色才能從通篇長論之中,找到對應問題的核心,快速了解段落文章架構,來分段釐清文章中所要帶出的含意。

3. 提升對古人背景的知悉

「十二篇範文」除了包括議論散文、語錄體、人物傳記、抒情遊記等文言文類別範疇,其中作者的時代背景與寫作動機等故事也是需要熟知的內容,透過對作者進一步認識,也能更加理解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與撰文技巧,對文言文有更深層面的了解。

《魚我所欲也》作者、背景介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號生卒,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其弟子合著有《孟子》一書,後被並列為四書。繼承並發揚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因而被尊稱為亞聖。而孟子的政治思想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亦即將人民放於第一順位考量,同時主張仁政與王道、性善論,認為「人有不忍人之心」。

《魚我所欲也》背景介紹

《魚我所欲也》為孟子根據他所秉守的「性善論」,來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而此篇亦為他的著名代表作。除了帶出人們應該如何處理自身慾望,在生與死、利與義等方面更層層深入的說明取捨的重要性,文中大量使用正反對比,來驗證義重於生,必須捨生取義,並強調施恩等其他誘惑,將會讓人失去本心,無法獲得仁義。

《魚我所欲也》原文+白話譯文

以以下為各位提供《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白話譯文 :

第一段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也,二者不可得兼,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魚是我想要的,而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倘若這兩種東西無法同時得到,我寧可捨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倘若這兩種東西無法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還喜愛更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還厭惡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方法哪會不採用呢?採用這種做法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是因爲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並非只是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皆有,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而已。

第二段原文:

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所識窮乏者得我?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點我看此段白話文翻譯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輕蔑地呼喝著給別人吃,飢餓的行人也不肯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爲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爲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爲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爲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本性。

《魚我所欲也》重點註釋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 壹讀
圖片來源:壹讀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¹也,二者不可得兼,舍²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³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⁴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⁵也。如使⁶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⁷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簞⁸食,一豆羹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¹⁰受;蹴爾¹¹而與之,乞人¹²不屑也。萬鍾¹³則不辯¹⁴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¹⁵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¹⁶,所識窮乏者得我與¹⁷?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¹⁸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¹⁹乎?此之謂失其本心²⁰



編號 字詞 解釋
1 亦我所 欲:喜愛。
2 魚而取熊掌者也 舍︰同「捨」,捨棄。
3 故不爲得也 苟︰隨便、輕率之意。此指苟且偷生。
4 有甚於死者 惡︰動詞,憎厭。
5 故患有所不 辟:同「避」
6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如使:假如,假使。
7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得生:保全生命
8 簞︰盛器也。
9 一豆羹︰豆︰盛食之器。字形似高腳盆,或有蓋。羹:指帶汁之肉
10 行道之人 弗︰通「不」,弗受:不肯受
11 蹴爾而與之 蹴︰踐踏。與,授。
12 乞人不屑也 乞人︰行乞之人
13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鍾:六斛四斗。萬鍾,言其極多
14 萬鍾則不禮義而受之 辯︰辯別。朱子《孟子集注》作「辨」。《五經文字》云︰「辯,理也。」「辨,別也。」二字本義雖異,然辯、辨二字,經典每通用。
15 萬鍾於我何加 何加︰加︰增益。何加︰有何增益?
16 妻妾之 奉︰侍奉
17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末疑問辭。
18 爲身死而不受 鄉:音義通「向」,過往也。
19 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
20 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朱子曰︰「本心,謂羞惡之心。」

《魚我所欲也》主旨 / 寓意

孟子是什麼朝代的孟子介紹- 經驗- 摩登站
圖片來源:摩登站

本文是孟子以所秉持的性善論為依據,進而對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代表作品。以魚和熊掌之間的選擇,來帶出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會如何抉擇,通篇以正反對比的手法,層層驗證了「捨生取義」的重要性,並描述了人在生與死、利與義之間應如何處理自己的欲望,如果受不了妻妾、施惠的回報等誘惑,必然會失去捨生取義之心,而並非只有賢人才有捨生取義的本性,而是因為他們能夠抵擋誘惑、秉持自己的初衷,唯有擁有「羞惡之心」,才能分清楚哪些是沒有違反道德底線的事,而哪些又是道德範圍所無法接納的事。整篇文章運用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用流暢的文筆表達清晰的邏輯。

《魚我所欲也》文章段落解析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了解到,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以此衍伸自身的論點,發展出了「民本思想」,並相信人是由本性發展出仁義禮智。在了解整篇的寓意大綱之後,接下來針對各個段落分別說明:

段落 段意
第一段 正面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這部分運用了比喻手法來引出整篇文章的中心論點。以魚比喻生命、熊掌比喻仁義,以此顯示雖然生命和仁義相同重要,但若兩者不能同時兼得,他認為「仁義」比起生命更加珍貴,寧可放棄生命來成就仁義。
第二段 延伸第一段的論與說明,孟子以用普通人與乞丐皆無法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證明人人都有「本心性」,而另外以「不辯禮義」等反例來做對比,描述失去「本性」的人會有什麼行為,對此批評與嘲諷,帶出「富」與「義」之間的對立。

《魚我所欲也》重點修辭及寫作手法

圖片來源:Pexel

除了每個段落安排中皆有其寓意,文章中也使用了一些常見修辭手法,來增強整體篇幅的條理性與引出真義,這邊整理了四種重點修辭來幫助大家更加了解它們的運用方式。

辯論寫作手法

  • 手法介紹:

辯論寫作的手法重點在於說服他人,因此強調「結論」、「事實」及「理由」三者之間的關聯性,透過有理有節闡述主義的方式與節奏性,帶出能夠以理服人的清晰觀點,讓讀者能夠從中抽絲剝繭、撥雲見日,掌握全文的忠旨。

  • 文內範例 :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孟子以魚與熊掌、生之與義作為對比,後以「所欲」與「所惡」對比,以此反覆論證,帶出主旨。



譬喻修辭法

  • 修辭介紹:

譬喻修辭為在說明或描述一件事物時,運用想像力將此事物比喻及指成另一件事物,以此作為代換或讓讀者能夠轉換思考角度,更加釐清這件事物,而這兩者之間通常具有某些共同點。而「被比喻的事物」稱為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則稱為喻依。

  • 文內範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將生命喻為魚、將義喻為熊掌,以熊掌比魚更珍貴比喻義比生命更珍貴的整篇主旨「捨生取義」。



排比修辭法

  • 修辭介紹:

又稱為「對句法」,指用三句以上結構、長度類似且意義相關的詞句,穿插於段落或句子之中,以此加強語勢、表達強烈情感與段落連貫性的寫作方式,相同的句子結構更能將段落梳理的有條不紊。

  • 文內範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以重複性的「鄉為身死而不受」加強語勢和節奏感。



反問修辭法

  • 修辭介紹:

又稱為「反詰句」或「激問」,於形式上為疑問句,但表達者並不期待讀者或聽者回覆答案,而是藉由問題引起他們的思考、明知故問,來讓通篇的論點更加顯而易見,並以此強調表達者的真義,而答案就在問題之中。

  • 文內範例:

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以反問手法來辯證,說服讀者藉由問題進一步思考所言是否屬實。

《魚我所欲也》歷屆試題隨堂考

圖片來源:Pexel

了解以上的修辭手法以及文意段落以後,建議先以各類型的試題測試自己對文意的掌握度,才能以更清晰的邏輯應對及修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1.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A) 譬喻 B) 排比 C) 擬人 D) 對偶

2.為什麼孟子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一句為第一段落的結尾?

                       

3. 孟子如何透過對比來說明保存「本心」的重要?

                       

4. 在《魚我所欲也》中,、賢者、行道之人、乞人、窮乏者哪種人不是有捨生取義精神的人?

                         

隨堂考解答

點我看解答💡
  1. (B)
  2. 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心」是指捨生取義的心,可第一段一提及「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論點,於第二段舉例驗證,由此可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此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 以「萬鍾」和「一簞食,一豆羹」對比、以「鄉為」和「今為」對比說明。
  4. 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誰能沒有疑惑?
  5. 行道之人。

相關考試練習資源

  • DSE 6分鐘 | 魚我所欲也 | 溫書懶人包

  • DSE中文12篇範文攻略《魚我所欲也》溫習重點1

總結

圖片來源:unsplash

綜合以上的重點內容,期望能幫助快速掌握課文大意與脈絡,部分學生可能會困惑是否需要背誦12篇範文的原文,因考試有可能需要摘錄原文,所以建議背誦全部的文章較為妥當,或者也可以選擇記重點段落,將十二篇範文的大課題化小,一步一步拆解分析,以比較紮實、能夠打好基礎的方式去理解文意,避免囫圇吞棗而漏掉了重要的細節。

另外,也可以用卡牌或是整理筆記的方式,方便日後做有效率的複習,因每天放文都有不同的字詞還有語譯注釋需要理解背誦,所以運用心智圖、結構圖或其他筆記的方式清楚的整理出來,才能夠幫助自己快速了解課文的脈絡,有效吸收,對比課文中的內容也會更能夠兩者對應,而線上也有許多網站提供熱門題目和課文內容解析,可透過多種資源交錯理解,來找到最適合自己閱讀文言文的方式。

延伸閱讀

DSE 數學科補給站丨歷屆試題 (附解析)+操卷攻略

【2022最新私補收費標準】教你怎麼選最划算!

【DSE自修生】2022自修生懶人包 重要日期 常見問題

【DSE Retake】Retake就好似一人之境 要諗清楚同埋諗下點樣善用呢一年!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