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形式?
生物科分為兩份卷(Paper 1 & 2),卷一考核必修部分(compulsory part),有甲部的MC,和乙部的短題目、結構題目和論述題。考評局將必修部分分為4項,分別是細胞與生命分子、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 以及 健康與疾病。卷二則考核選修部分(elective part),同學要在4個選修科中選2個作答。卷別佔分和考試時間可以參考下面:
試卷 | 部分 | 試題類型 | 分數比重 | 考試時間 |
卷一 (Paper 1) | 甲部 | 多項選擇題 (MC) | 18% | 2小時30分鐘 |
乙部 | 短題目、結構題目和論述題 | 42% | ||
卷二 (Paper 2) | / | 結構題目 | 20% | 1小時 |
二、看清楚題目!
生物科超過60%考生都用英文作答,但bio 的關鍵詞很多都很相似,同學在考試時都會緊張,結果就「眼大睇過龍」。一看錯題目,答題的表現便會大受影響,同學記得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題目。在作答的時候也要小心串字,如果串錯關鍵詞評卷員便不能給分,十分可惜。
例子:
- 2013年的 抗體 (antibodies) 和抗生素 (antibiotics)
- 2016年的葉綠素 (chlorophyll) 和葉綠體 (chloroplast)
- 2017年的DNA和RNA
考評局在《考生表現》裡特別指出,很多考生都混淆了這些關鍵詞,結果大大失分!
除了小心看題目和串字,同學也要分清楚相近的概念。
例子:
- 2013和2017年都有問及 腱(tendon) 和韌帶(ligament),記得 韌帶的彈性較少,不要混淆兩者
- 2015和2017年都有問及 自變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和因變量 (Dependent Variable),記得自變量(IV) 是「因」,是在實驗中被改變的因素;因變量(DV) 則是實驗的結果
三、解釋概念詞!
同學在答題時記得要多加解釋,並且回應題目設定。如果只寫出keywords 而欠缺解釋,即便中了marking scheme,也不能拿足分數。
例子:
- 2015年提供實驗情境,要同學比較不同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效用。很多同學只寫了比較透明區域,卻沒有說明要如何比較,未有提出比較參數。Marking scheme 則要同學寫明比較透明區域的直徑,才能得分。
- 2016年問為什麼胎兒的血液必須與母親的血液分開,有考生只寫「防止感染」,答案過於籠統,未有說明是防止母親血液中的病原體 (pathogen) 和毒素 (toxin) 進入胎兒體內。
- 2017年則以基因改造鮭魚為題目,問為什麼三組染色體 (chromosome) 是保護自然生物的安全措施。有考生只寫「防止基因污染 (genetic contamination)」,未有詳細解釋三組染色體能防止基因改造鮭魚與野生鮭魚交配,即是基因改造鮭魚逃脫到野外,也能防止將轉移基因傳給其他生物。
筆者明白同學在考試時會擔心不夠時間,所以就想儘快答完,然後做下一題。但如果答案缺乏解釋,又沒有回應題目提供的情境,就很難得分!同學不妨多花幾分鐘,在答案多加解釋,再去作答下一題。
四、練習畫圖
生物科經常都會出畫圖題,例如2014年的橫切面,2015年的進化樹,以及2016年的遺傳圖等等。在畫圖時記得留下以下幾點:
- 寫標題(超重要!)
- 正確 label
- 直線用直尺畫
- 線條清晰平滑
- 不用為圖形上色
同學在溫習和操卷時記得多加練習,在考試時才能快、狠、準地畫出正確的圖!
五、總結
Dse 生物科最重要是概念清晰,大家在考試時切忌緊張,一看走眼便會墮入試題陷阱!各位同學在溫書和備試時也可以整理自己的by-topic keywords 列表,這樣一看到題目屬於哪個topic,便能馬上聯想到相關的關鍵詞。作答試再加上詳盡的解釋,便能奪取高分!希望同學們都能順利考好生物科,取得理想成績。